11月30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隆重舉行了首屆畢業典禮,229名畢業生完成了學業,開啟人生新篇章。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理事會理事長、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理事會與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代表,兩校高級管理人員及畢業生導師作為主禮嘉賓參加典禮,他們與來自政府、業界和學界的眾多嘉賓及畢業生親友一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自建校以來,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走過逾兩載歲月,大學以開創性的“樞紐-學域”學術架構,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學科大學。今天,這所年輕的大學結出了首批碩果,229位畢業生將以踔厲奮發之姿邁向新征程,以愛國和創新為基因引領時代潮流。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理事會理事長、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葉玉如教授
你們將永遠有能力化挑戰為成就、化創意為現實、化夢想為深遠影響。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理事會理事長、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懷着喜悅的心情向全體畢業生送上期冀與祝福。她提到,港科大(廣州)是全球首家採用創新融合學科學術架構的大學,學校注重跨學科學習,培養具有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學生。建校兩年來,港科大(廣州)抱持創新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推動積極變革,致力培養學術成就卓越且極富社會責任感的領導者,已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所卓越的學府。葉玉如理事長指出,港科大(廣州)的創新學術架構和人才培養模式與港科大的學科設置相輔相成,兩校共同勾勒出大學發展的未來範式。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兩校整合優勢與資源,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讓師生茁壯成長,讓思想自由碰撞。
她寄語畢業生:“你們永遠是港科大家庭的一份子!當你們踏入社會時,請秉持科大的價值觀——正直、堅毅和“凡事皆可為”精神。抱持這樣的心態,你們將永遠有能力化挑戰為成就、化創意為現實、化夢想為深遠影響。”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
倪明選教授
請堅信:你是一位充滿創造力的踐行者。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發表致辭,他強調,今年的畢業生們,正處在港科大(廣州)首屆畢業典禮和人工智能時代開啟這兩個重要交匯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致力於成為國內科研和創新的高地,培養“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學校秉承港科大追求卓越、渴望創新、“凡事皆可為”,致力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血脈。與港科大並肩前行,蓬勃發展。
倪明選校長深入闡釋了如何在人工智能時代培養創造力的三條途徑。
一是閱讀,通過閱讀啟迪心智,幫助大家找尋到真實的自我,永葆求知若渴之心;
二是勇敢做自己,這要求大家具備批判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追尋自身熱情所在,才會獲得滿足、幸福和成功;
三是保持好奇心,在這個時代,能夠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往往比只提供正確答案更有價值。
倪明選校長提到,中國不僅需要卓越工程師與頂級科學家,更需要傑出的跨文化交流者來扮演橋樑角色,連接不同文明,消除誤解,促進和諧。他希望畢業生能在更廣闊的天地迎接挑戰、不懼失敗、堅守自我、保持好奇。他激勵同學們:“你們應當為你的學位而自豪,更應為成為港科大家庭的一員而驕傲。你們畢業於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學科大學。步入人生新階段,無論面臨何種挑戰,都請堅信:你是一位充滿創造力的踐行者。”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沈向洋教授
走出舒適區,大膽嘗試,失敗,再嘗試,持續推動自己向前。你將對自己所達到的高度而驚嘆。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教授發表主題演講。他親切地將首屆畢業生們稱為港科大(廣州)的“聯合創始人”,並指出,他們是港科大(廣州)第一批畢業生、第一批在香港以外獲得港科大學位的學生、以及第一批在創新學術結構下接受真正跨學科教育的學生。
如此多的“第一”加持,沈向洋教授卻以自己在微軟主導開發必應搜索引擎(bing)與谷歌競爭的職業經歷為例,告訴畢業生們偶爾做第二,勇敢地向市場領導者發起挑戰,並在失敗中學習和不斷嘗試的重要性。他建議畢業生們,“走出舒適區,大膽嘗試,失敗,再嘗試,持續推動自己向前,你將為自己所能達到的高度而驚嘆。”
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沈向洋教授引用了牛頓的名言——“我們造的牆太多,而修的橋太少”,以此強調在技術之外,理解與尊重差異的重要性。他鼓勵畢業生們成為香港科技大學的使者,傳播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正直、同理心、寬容和包容。他說:“世界互聯互通,已成為‘地球村’。作為一名科學家,我相信我們能夠,而且必須創造出能造福全人類的人工智能。”
最後,沈向洋教授對畢業生們提出了期許:“尋求那些能讓你們體驗不同文化和視角的機會。去遠方,結識新朋友,學一門新語言,保持開放的心態。你的思維將因此而豐富,你將能夠為每個人創造更好的產品。富有同理心,負責任,做對的事……最後,常回家看看。我們大學的成功,取決於你們未來10年、30年、50年的旅程!”
畢業生代表
蔡一涵
在這裡,失敗並不可怕——它是進步的勳章。

來自社會樞紐創新創業與公共政策學域的碩士研究生蔡一涵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表了感言。在他眼裡,港科大(廣州)不僅僅是一所大學,還是一個思想者和行動者匯聚的地方,一個挑戰現狀的地方。他分享了同學和自己在港科大(廣州)的跨學科學習或項目制創業的經歷:有人從心理學專業轉型成為“智能物流專家”;有人在經濟學的轉角走向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而他自己和團隊攜手,合共出版了七本關於寫作的教輔書籍。他表示,港科大(廣州)的學生勇於探索,不懼失敗,因為“在這裡,失敗並不可怕——而是進步的勳章。港科大(廣州)不僅容忍失敗,還將其視為創新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蔡一涵坦言,他在港科大(廣州)收穫了盡情探索、質疑、創造,並且不懼失敗的自由,還收穫了一種認識——認識到對所投身事業的理解與熱愛,究竟能達到何等深度。他向學校表達了最誠摯的感謝,並勉勵同儕:“我們並未選擇平坦易行的道路,而是決心向‘月球’進發,因為這段旅程充滿挑戰與未知,值得我們一同啟航!”

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全面可遷移能力
今年的229位畢業生,絕大部分來自港科大(廣州)的首批紅鳥碩士班。作為港科大(廣州)為培養融合學科領軍人才而設立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項目,送出首批畢業生,標誌着紅鳥碩士項目已走過一個完整的培養周期。該項目是港科大(廣州)“樞紐-學域”架構下的首步實踐,踐行創新型融合學科大學的使命,採用小組項目式教學,旨在培養學生成為具備鮮明專業特長、寬廣學科知識面、全面可遷移能力和優秀人文素養的複合型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小組由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組成,他們合作解決來自真實世界的實際問題。學生們受多元導師團隊的全方位指導和支持,學術導師指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論文研究,項目導師着重培養學生的各項可遷移能力,業界導師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真實需求。在導師團隊的悉心指導下,紅鳥碩士項目的畢業生將擁有廣闊的發展道路,成長為能夠從容應對未來挑戰的領軍人才。

港科大(廣州)旨在培養國家急需的“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首批畢業生中,有近六成選擇繼續深造,他們被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頂尖學府錄取。另有超三成的學生即將步入職場,加入了華為、騰訊、比亞迪、中國銀行等龍頭企業。令人欣喜的是,還有不少畢業生正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領域創業。這些畢業生體現了港科大和港科大(廣州)銳意創新的創業精神。




首屆畢業典禮的成功舉辦,是港科大(廣州)又一輝煌的辦學成就,也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與香港科技大學發展歷程中的一座嶄新里程碑。
——文章來源於篤學路1號編輯部